社科要聞

第十屆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236
發表時間:2022-07-10 18:18


  2021年10月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承辦的第十屆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成功舉辦。論壇秉承促進全球能源安全的宗旨,推動全球智庫在能源安全方面的研究與學術交流,傳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促進全球能源安全合作與政策協調。本次論壇邀請國內外能源領域的資深專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中國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轉型與投資、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的新變化、國際油氣市場等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主持了論壇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歐盟中國城市發展委員會主席張毅,國際氫能協會(IAHE)副主席、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深圳市無人機協會與世界無人機聯合會執行副秘書長楊漾等出席論壇開幕式。國際能源憲章組織秘書長烏爾班·魯斯納克,全球安全研究所聯席所長、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顧問蓋爾·魯夫特等線上出席論壇。參加論壇的還有來自國內外智庫機構專家、各國代表、駐華機構、國內外能源企業和媒體代表等。

  高培勇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能源政策與研究交流平臺,在重塑全球能源前景和推動全球能源治理與政策協調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他指出,召開本次論壇的意義至少體現為兩點:一是能源是支撐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性系統。二是能源安全、能源轉型、“碳中和”工作是一個全球合作的問題。他希望各位專家在論壇上暢所欲言,為中國和各國的能源合作多提建設性意見。

  烏爾班·魯斯納克表示,能源轉型是各國目前最具挑戰性和緊迫性的任務。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做出大量改變,并進行能源轉型。他指出,我們無法不通過合作來限制溫室氣體,也需要持續投資可再生能源。國際能源憲章組織有實力提供穩定的、可預期的、可知的規制,幫助各國深化合作。他表示,國際能源憲章組織期待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能源憲章國家有關“碳中和”與能源轉型的機制提供幫助。如何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同時進行能源轉型不是一個小問題,也不是一個小挑戰。

  張毅對論壇的圓滿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短期內國際市場通脹預期不斷升溫,我國正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其中,以原油、金屬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生產資料 PPI 帶來的上行壓力最為突出,PPI與CPI的“剪刀差”繼續擴大。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穩增長和防風險仍然是最重要的,通縮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頭號大敵。他認為,開展城市礦山示范基地的建設來緩解能源瓶頸尤為重要,并指出中國和國外在這方面有很多領域可以進行國際合作、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

  楊漾介紹了中國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情況。他表示,中國的無人機產業在市場份額、研發制造能力、應用廣度深度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行業調研顯示,過去幾年,無人機行業發展的“預期和現實”的差距不斷縮小,無人機行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商用無人機在各行各業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在新冠疫情期間表現尤為突出;在能源安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遠程化作業已成為常態。隨著無人機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全世界的無人機企業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決定性的市場驅動因素是運營與安全管理規范。

  在開幕式后的主旨演講環節,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作主旨演講。

  毛宗強代表國際氫能協會對這次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做了題為《中國氫能產業布局、傾向路線、核心技術》的演講。他表示,中國已開啟宏偉的能源長征,實現雙碳目標的任務非常艱巨,相信“碳中和”的宏偉目標一定會實現。他指出,實現碳中和,氫能會起到重要作用,并詳細介紹了中國氫能的產業布局、傾向路線和核心技術。他認為,中國要2060年達到“碳中和”,綠氫、綠電替碳是必然,現階段使用氫能要分步走:藍氫先行、綠氫跟上、灰氫退出。與此同時,人工碳匯必不可少。發展氫能要關注氫基化合物,開展國際氫能合作與交流,提高中國氫能技術水平。

  主旨演講后舉行了碳中和之路暨《油氣與新能源藍皮書》發布會,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市場戰略部總經理王佩,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系主任、教授孫柏剛,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我所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劉強先后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科研處處長韓勝軍主持了發布會。

  金之鈞做了題為《碳中和實現路徑的思考》的報告。他首先分析中國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指出面臨的三大挑戰:能源剛性增長、以煤為主能源結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時間。進而提出中國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政府和市場兩個輪子驅動,減排與消納兩大領域發力。他隨之探討了“碳中和”路徑如何優化,詳細討論了兩個可能路徑:路徑一是化石能源保持大于30%的比例,路徑二是2060年終端消費電力占比50%-60%。他指出,“碳中和”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路徑設計應處理好五大關系。

  在“2030碳達峰與2060碳中和的能源轉型:路徑與技術”環節,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魏安力,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昊,全球安全研究所(美國)所長安妮?柯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教授相艷,大島液化天然氣公司總裁羅伯特?希沃斯,花旗研究泛亞大宗商品部主任安瑟尼?阮,上海博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剛,保勝燃料電池(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徐子佩,必維國際檢驗集團電力與通用工業事業群技術主管/氫能事務首席技術官李政先后發言。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劉強主持了該環節的研討會。

  魏安力做了題為《“雙碳”目標 能源轉型 甲醇汽車》的報告。他首先介紹了其所認同的能源轉型是什么?他表示,在能源轉型中應堅持的原則包括中國國情、因地制宜、自主可控、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等。通過中國科學院“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涉及的四種觀點解釋了其認同的觀點。他隨后介紹了正在展開的行動,展示了甲醇燃料在在道路運輸裝備、水面運輸及作業裝備、鐵路機車裝備、非道路移動機械裝備等領域的應用。

  王昊代表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做了題為《遙感技術在雙碳目標下的應用思考》的報告。她首先介紹了凈零排放背后的科學問題,指出碳中和不再是溫室氣體減排事務,而是技術和經濟競爭,并重新定義能源安全。她表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面臨嚴峻挑戰:排放量大、時間緊迫、產業結構偏重、低碳技術存在挑戰。最后她介紹了航天宏圖所建立的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網絡對實現碳中和的支撐和貢獻。

  相艷做了題為《碳中和目標下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模式》的報告。她首先介紹了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總體路徑,指出雙碳目標的實現屬于系統性工程,涉及多個領域。氫能是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理念的有效途徑。國家早在2016年就進行頂層設計,驅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的推廣應用。她介紹了廣義的氫能燃料與燃料電池技術以及甲醇燃料體系,并從概念、應用前景、產業化、市場應用等方面介紹了富氫氣體高溫膜燃料電池技術。

  論壇秘書長劉強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將繼續辦下去,將匯聚全球能源領域的智庫、企業、政府與國際組織的學者,打造共同研討全球能源領域重大問題的平臺。在全球疫情有所好轉但是仍時有反復的背景下,能源將繼續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研究”創新工程課題組提出,要建設多元互補能源體系,切實做到先立后破,實現雙碳目標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與會專家就能源安全、雙碳目標與技術路徑、氫能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并希望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能夠持續辦下去,為中國和世界享有更清潔、更便利的能源服務做出貢獻。新華社、CGTN、《中國石油報》、《中國能源報》、《南方日報》、《能源評論》、《中國能源》等對論壇活動進行了多角度的廣泛報道。


文章分類: 高端論壇